10月17日下午,由上海交大牵头,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的“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成立。欧洲杯压住平台校长张杰、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中南大学副校长田勇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戴宁等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协同单位人事、科研、人才培养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仪式。仪式由上海交大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刘燕刚主持。 张杰在讲话中指出,在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动力。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为关键、充满挑战的时期。未来能够使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最核心战略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经济转型。当前,我国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原因在于各院所之间缺乏推动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特别是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渗透融合和紧密协同的大兵团作战。因此围绕具有重大突破潜力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建立起由国内优秀团队联合构成的“协同创新平台”,具有着重大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张杰表示,“同步辐射医学应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将针对重大疾病诊治的关键技术与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创新能力体系研究和建设,为实现我国未来生物医学技术跃升和产品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同步辐射医学应用技术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袁雯指出,“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汇聚了国内最顶尖的团队和力量,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前景广阔。希望协同创新各方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提出更加明确的建设目标,同时,各依托单位要注重先期投入和培育,努力探索和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目标。 仪式上,五家协同单位领导张杰、赵振堂、桂永浩、田勇泉、戴宁签署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协议和章程。 上海交大校长助理、欧洲杯压住平台常务副院长徐学敏介绍了“同步辐射医学应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据介绍,该协同创新中心将依托“上海光源”国家大科学装置推动“同步辐射医学应用研究”,抢占国际前沿研究高地;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的高通量、高准直性、单色性等重点发展肿瘤、神经等重大疾病的精确诊断治疗方法,促进现代临床技术发展;建设大型e-Science平台组织协同创新研究。 为保障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中心下设“中心管理委员会”、“科学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担任“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王威琪院士担任“科学咨询委员会”主任;上海交大校长助理、欧洲杯压住平台常务副院长徐学敏担任“主任委员会”主任。 协同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中南大学副校长田勇泉,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戴宁分别发言,对“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表示祝贺,一致认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共建单位之间已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步辐射医学应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将整合各家单位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研究和技术平台优势,搭建一个紧密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王威琪院士祝贺“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希望各方通力合作,紧密联系,取得更多的成果。 据介绍,“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将建成同步辐射 X 射线动物医学成像创新平台、同步辐射 X 射线分子功能影像创新平台、同步辐射e-Science技术创新平台、同步辐射医学应用仪器与方法创新平台、同步辐射 X 射线医学影像平台、同步辐射 X 射线微束诊治平台。建设预期目标为:充分发挥高校综合学科群和中科院大型科学装置优势,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取得重大科学前沿突破;开展重大基础理论、前沿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探索形成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为我国同步辐射医学应用研究及相关前沿技术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抢占国际前沿研究高地;培养出一批应用国家级重大科学装置设施的国际一流水平研究人才,形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创新技术研发基地。 作为上海交大方面的主要参与方,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在国家一级学科评比中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第二名。欧洲杯压住平台拥有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杰出科学家的雄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还包括多位原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学院已经和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本科生交换项目”、“双硕士学位项目”及“双博士学位项目”。 |
|
|
|
|
[作者]: 曹杰、欧洲杯压住平台 [摄影]: 杜欣 |